健康管理
化验指标

化验指标参考

1. 大便检查

气味正常: 除外异常情况。

异常:

粪若呈酸臭味,同时杂有气泡,常见于淀粉或糖类消化不良。

颜色正常:淡黄色.随饮水及出汗多少,色泽深浅可有不同。

异常:

a)  黑色--服用炭剂、铋剂后,呈深浅不等无光泽的炭样黑色;

b)  上消化道出血,粪色黑而有光泽,呈柏油样的油黑色;

c)  陶土色--见于胆道阻塞,同时见便中有大量脂肪。 曾服用钡餐者呈灰白色;

d)  绿色--因肠道蠕动过速,肠道内粪胆红素转变成胆绿素,故呈绿色,见于乳儿肠炎;粪中含有大量的未消化的蔬菜,甚至肉眼即能看出此时呈菜绿色;

e)  红色--新鲜血液混入粪便或附在粪便表面,见于下消化道出血,以及痔疮、肛裂。


形状正常:成形、柱状、软。

异常:

a)  柱状硬见于习惯性便秘;羊粪粒状见于痉挛性便秘;

b)  扁形带状便可能由于肛门狭窄或肛门直肠附近有肿瘤挤压所致;

c)  糊状便见于过量饮食后及其他消化不良症;

d)  液状便见于食 物中毒性腹泻及其他急性肠炎;

e)  淘米水样便见于霍乱;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 ;

f)  粘冻便见于慢性结肠炎或慢性菌痢;血样便见于下消化道出血。粘液见于急性肠炎、慢性结肠炎等。


食物残渣正常: 正常肉眼不可见。

异常:

出现时见于消化不良症或肠道大部切除病人。


细胞正常:偶见少数上皮细胞或白细胞。

异常:

大量红细胞见于下消化道出血;少量红细胞大量白细胞或脓球见于细胞性痢疾;大量上皮细胞见于慢性结肠炎。


粪胆原正常: 阳性

阴性:

阻塞性黄疸呈阴性反应,部分梗阻或胆汁分泌功能障碍时为弱阳性。


粪胆素正常:阴性

阳性:

阻塞性黄疸,肝细胞性黄疸,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。


大便潜血反应(隐血试验〕 正常: 阴性

阳性:

消化道溃疡,恶性肿瘤,结核病,痢疾,伤寒。胃肠道出血愈多,反应愈强。按显色反应的强弱,可分为四级阳性反应。

注意事项: 试验前两日不要进肉类食品及维生素C,特别是不要吃猪血等动物血制品。



2. 尿液检查

尿量

正常值: 1000-2000ml

多尿:   经常尿量超过2500ml/日,为多尿。

少尿:   尿量少于500ml /日为少尿。


尿液颜色

正常值: 淡黄色.随饮水及出汗多少,色泽深浅可有不同。

尿液颜色异常:

a)  尿色深红带黄如浓茶样,见于胆红素尿;尿色为浓茶色或酱油色;

b)  见于血红蛋白尿;尿色呈淡红色云雾状/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凝块,多见于血尿。

c)  白色乳样尿液称为乳糜尿,多见于肿瘤等原因引起的肾周围淋巴管引流受阻.乳糜尿应与尿内磷酸盐和碳酸盐的灰白色相鉴别;

d)  许多药物可引起尿液颜色发生改变,必要时可作化验检查。


尿液气味

正常值:新鲜尿液无特别气味。

尿液异常:

a)  刚排出的尿液即有氨臭味,见于慢性膀胱炎及慢性尿潴留;

b)  有苹果样气味见于糖尿病酸中毒;有些药品和食物如蒜,葱等亦可使尿液呈特殊气味。


尿蛋白

正常值:阴性

增高:

见于各种肾炎,肾病,泌尿系统感染,肾结石,多囊肾,全身性疾患累及肾脏.药物引起的肾损害等。


尿蛋白定性与大致的蛋白质含量: 符号,混浊程度 ,估计蛋白含量。

a)  清淅无混浊 阴性无蛋白质

b)  ±仅在黑色背景下观察时呈白色混浊 微量:约0.01g/dlc 以下

c)  +白色轻度混浊而无颗粒 少量:约0.01-0.05g/dl

d)  ++明显白色颗粒样混浊 中量:约0.05-0.2g/dl

e)  +++白色絮状混浊 大量:约0.2-0.5g/dl

f)  ++++凝团块状混浊? 极大量:>0.5g/dl


尿糖

正常值:尿糖定性正常为阴性.

增高:

见于糖尿病,甲状腺机能亢进,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,慢性肝脏病等。


尿糖定性与尿糖的大致含量: 符号 颜色变化估计尿内糖含量

a)  颜色不变 阴性:尿内无糖

b)  ±不变色,冷却后有少许绿色沉淀 微量:少于0.25g/dl

c)  +略有颜色改变 少量:0.25-0.50g/dl

d)  ++绿黄色 中量:约0.5-1g/dl

e)  +++土黄色 大量:1-2g/dl

f)  ++++棕红色?? 极大量:>2g/dl


尿沉渣镜检

正常值:白细胞<5个/HP;红细胞0~1个/HP,(儿童)<3个/HP ;上皮细胞0~少量/HP; 管型0/HP或偶见透明管型

白细胞增多:泌尿系感染(肾盂肾炎、膀胱炎、尿道炎、前列腺炎等),泌尿系结石(肾结石、输尿管结石、膀胱结石),泌尿系结核(肾结核、膀胱结核),泌尿系肿瘤(肾癌、膀胱癌、前列腺癌)等。

红细胞增多:泌尿系结石、结核及肿瘤,肾小管肾炎,泌尿系血管畸形,出血性疾病等。

管型增多: 红细胞管型:肾脏病变急性期。

白细胞管型(脓细胞管型):化脓性感染(急性肾盂肾炎、间质性肾炎等)。

上皮细胞管型:急性肾炎,急进型肾炎,子痫,重金属中毒,化学物中毒,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。

颗粒管型:慢性肾炎,急性肾炎后期,药物中毒,类脂性肾病,急性肾衰(肾衰管型)等。


尿胆红素

正常值: 阴性

阳性:   阻塞性黄疸,肝细胞性黄疸,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


尿胆素

正常值: 阴性

阳性:   肝功能异常,红细胞破坏增加,肠梗阻,长期便秘,急性发热


尿酮体

正常值: 阴性

阳性:   糖尿病,饥饿,呕吐,脱水,发热,甲状腺机能减退


尿胆原

正常值: 小于1:20

增高:   肝功能异常,红细胞破坏增加,肠梗阻,长期便秘,急性发热

降低:   胆管阻塞,急性肝炎,腹泻


尿比重   1.008-1.03

增高:   糖尿病,急性肾炎,腹泻,呕吐,发热。

降低:   尿崩症,饮水过多,肾功能衰竭晚期,使用利尿剂。


尿酸碱度

正常值: 5.0~7.0

增高:呼吸性碱中毒,某些代谢性碱中毒,泌尿系变形桿菌感染,肾小管性酸中毒,应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,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。

降低:呼吸性酸中毒,代谢性酸中毒,低钾性碱中毒,应用氯化铵等酸性药物等。


3. 肝功能检查

胆红素总量(STB)

正常值:成人:1.7~17.1μmol/L

a)  胆红素总量增高、间接胆红素增高:溶血性贫血,血型不合输血,恶性疾病,新生儿黄疸等。

b)  胆红素总量增高、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:急性黄疸型肝炎,慢性活动性肝炎,肝硬变,中毒性肝炎等。

c)  胆红素总量增高、直接胆红素增高: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,胰头癌,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。


直接胆红素(SDB)

正常值:    0~3.4μmol/L ,临床意义同上。


间接胆红素(SIB)

正常值:    1.7~13.7μmol/L ,临床意义同上。


总蛋白(TP)

正常值:    60~80g/L

增加:  高渗性失水,多发性骨髓瘤,阿狄森病,某些急慢性感染所致高球蛋白血症等。

减少:慢性肝病,肝硬变,慢性感染,慢性消耗性疾病,长期腹泻,肾病综合征,营养不良等。


白蛋白(Alb)

正常值:    40~55g/L

增加:偶见于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。减低:肝病,肾病,营养不良等。


球蛋白(G)

正常值:    20~29g/L

增高:失水,结核病,黑热病,血吸虫病,疟疾,麻风,SLE,硬皮病,风湿热,类风湿性关节炎,肝硬变,骨髓瘤,淋巴瘤等。

减少:皮质醇增多症,长期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。


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,GPT)

正常值:改良穆氏法 <500nmol.s-1/L Reitman法 2~30U

增高:急慢性肝病,胆道感染,胆石症,急性胰腺炎,急性心肌梗塞,心肌炎,心衰,肺梗塞,流脑,SLE等。


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(AST,GOT)

正常值:改良穆氏法 <667nmol.s-1/ LReitman法 3~30U

增加:心肌梗塞(发病后6h明显升高,48h达高峰,3~5天后恢复正常),各种肝病、心肌炎、胸膜炎、肾炎、肺炎等亦可轻度升高。GOT同工酶测定有助于瞭解组织损伤程度,心肌、肝、肾病变时。心肌梗塞时,m-GOT先于s-GOT而升高。


4. 免疫检测

免疫球蛋白 IgA

正常值:成人760~3900mg/L

增高:慢性肝病,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(如结核、真菌感染等),自身免疫性疾病(如SLE、类风湿性关节炎),囊性纤维化,家族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,乳腺癌,IgA肾病,IgA骨髓瘤等。

降低: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,免疫缺陷病,选择性IgA缺乏症,无γ-球蛋白血症,蛋白丢失性肠病,烧伤等。抗IgA抗体现象,免疫抑制剂治疗,妊娠后期等。


免疫球蛋白 IgD

正常值:阴性 1~4mg/L

增高:慢性感染,结缔组织病,某些肝病,葡萄球菌感染,IgD骨髓瘤等。

降低:遗传性或获得性IgD缺乏综合症。


免疫球蛋白 IgE

正常情况: 0.1~0.9mg/L 放射免疫吸附法 脐血0.5~1.5kU/L 6周0.1~2.8kU/L 6月0.9~28.0kU/L 1岁1.1~10.2kU/L 4岁2.4~34.8kU/L 10岁1.3~215kU/L 14岁1.9~159kU/L

增高: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(如血清病,应变性亚败血症,变态反应性肠病等),某些药物(如金剂,汞剂等),哮喘,高IgE血症,IgE骨髓瘤等。

降低:恶性肿瘤晚期,无γ-球蛋白血症等。


免疫球蛋白 IgG

正常值:成人6~16g/L

增高:慢性肝病,亚急性或慢性感染,结缔组织疾病,IgG骨髓瘤,无症状性单克隆IgG病等。

降低: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,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症,选择性IgG缺乏症,蛋白丢失性肠病,肾病综合症,强直性肌营养不良,免疫抑制剂治疗等。


免疫球蛋白 IgM

正常值:成人400~3450mg/L (测定值因标准品制备不同而变化)

增高:胎儿宫内感染,新生儿TORCH症群,慢性或亚急性感染,疟疾,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,支原体肺炎,肝病,结缔组织疾病,巨球蛋白血症,无症状性单克隆IgM病等。

降低: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,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症,选择性IgM缺乏症,蛋白丢失性肠病,烧伤,抗Ig抗体综合症(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),免疫抑制剂治疗等。


补体

正常值:总溶血补体活度 75~160kU/L 或>血浆CH50的0.33 衰变率(功能性) 部分衰变率 0.10~0.20 缺少:>0.50 经典途径成分 C1q 58~72mg/L C1r 25~38mg/L C1s 25~38mg/L C2 22~34mg/L C3(β1C-球蛋白) 800~1550mg/L C4(β1E-球蛋白) 130~370mg/L C5(β1F-球蛋白)51~77mg/L C6 48~64mg/L C7 49~70mg/L C8 43~63mg/L C9 47~69mg/L 交流途径成分 C4结合蛋白 180~320mg/L 因数B(C3前活化剂) 200~450mg/L 裂解素24~32mg/L 调节蛋白类 β1H-球蛋白(C3b灭活剂加速剂) 483~638mg/L C1抑制剂(酯酶抑制剂) 174~240mg/L C1抑制剂.测补体衰变率 部分衰变率 0.10~0.20 C3b灭活剂(KAF) 33~47mg/L S-蛋白质 418~600mg/L

血液补体含量与活度在许多病理情况下都会发生变化。所以,临床上应动态观察补体水平的变化。补体含量下降并不一定代表免疫功能障碍或免疫缺陷,因为在缺血、凝固性坏死和中毒性坏死时,组织能释放较多的蛋白分解酶,导致补体溶血活度和补体组分的下降。 血补体浓度升高:见于各种炎症性疾病及阻塞性黄疸,急性心肌梗塞,溃疡性结肠炎,糖尿病,急性痛风,急性和急性甲状腺炎,急性风湿热,皮肌炎,多发性肌炎,混合性结缔组织病,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。 血补体水平下降:主要见于先天性C1酯酶抑制物缺乏,先天性C2缺乏,C3缺乏,C1q缺乏,外源性支气管哮喘(C4减少所致),血清病样反应,SLE(补体总活度和C3下降),链球菌感染后肾炎,慢性膜增殖性肾炎,冷凝集素溶血性贫血,恶性疟疾和急性病毒性肝炎等。


γ-干扰素(γ-IFN)

正常值:<8kU/L

干扰素具有抗病毒、抗增殖和免疫调节等作用。 降低:免疫缺陷性疾病,恶性肿瘤及应用糖皮质激素,细胞毒药物等时。 升高:再生障碍性贫血。


冷球蛋白试验

正常值:阴性

阳性: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冷球蛋白血症,如多发性骨髓瘤,网状细胞增多症,SLE,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,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,淋巴瘤,结节性多动脉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。


免疫复合物

正常情况:阴性(抗补体法)

肾脏疾病,消化系统疾病(慢活肝、肝硬化等),感染性疾病,肿瘤,免疫异常疾病(SLE、类风湿关节炎等),内分泌疾病等均可检出。


C-反应蛋白(CRP)

正常值:成人 68~8200μg/L

CRP是一种急性疾病的反应性蛋白,在炎症或组织破坏时,血中浓度升高。见于细菌性炎症(显著升高),风湿热,急性心肌梗塞,烧伤,肾移植排斥反应等。


5. 血常规检查

红细胞(RBC)计数

正常值:男性(4.0-5.5)×1012/L,女性(3.5-5.0)×1012/L

红细胞增多: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、严重脱水、肺原性心脏病、先天性心脏病、高山地区的居民、严重烧伤和休克等。

红细胞减少:常见于各种贫血、出血。


血红蛋白(Hb)

正常值:男性为(120-160)g/L,女性为(110-150)g/L

血红蛋白增多: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,严重脱水、肺原性心脏病、先天性心脏病、高山地区的居民、严重烧伤和休克等。

血红蛋白减少:常见于各种贫血和出血。


白细胞(WBC)计数

正常值:成人为(4-10)×109/L,新生儿为(15-20)×109/L,8个月至2岁婴儿为(11-12)×109/L

白细胞增多:常见于各种细胞感染,炎症,严重烧伤,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。

白细胞减少:白细胞减少症,脾功能亢进,造血功能障碍,放射线,药物,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,疟疾,伤寒,病毒感染,副伤寒。


中性粒细胞

正常值:0.5—0.7

中性白细胞增多:常见于炎性感染,炎症,出血,中毒,白血病等。

中性白细胞减少:常见于流感,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,及严重败血症,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。


淋巴细胞

正常值:0.2-0.4

淋巴细胞增多:常见于百日咳,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,病毒感染,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,淋巴细胞性白血病。

淋巴细胞减少:常见于免疫缺陷。


嗜酸性粒细胞

正常值:0.005-0.05

嗜酸性粒细胞增多:见于寄生虫病,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。


单核细胞

正常值:0.01-0.08

单核细胞增多:常见于结核,伤寒,疟疾,单核细胞性白血病。


血小板(PLT)

正常值:(100-300)%

血小板增多: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,真性红细胞增多症,慢性白血病,骨髓纤维化,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,感染,炎症,恶性肿瘤,缺铁性贫血,外伤,手术,出血,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。

血小板减少: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播散性红斑狼疮,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,弥漫性血管内凝血,血小板破坏增多,血小板生成减少,再生障碍性贫血,骨髓造血机能障碍,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,脾功能亢进。


网织红细胞计数

正常值:(0.5-1.5)%

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:溶血性贫血,大量出血,缺铁性贫血,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。

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:骨髓造血功能低下,再生障碍性贫血,白血病。


6. 血脂分析

胆固醇总量(T-ch)

正常值:青年 3.1~5.5mmol/L成人 2.9~6.0mmol/L

增加: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,高脂血症,肾病综合征,甲减,糖尿病,黄色瘤病,动脉粥样硬化,牛皮癣,胆道阻塞及胆汁瘀滞,妊娠后期,急性失血后,白内障,摄入富含胆固醇饮食后等。

减少:甲亢,重症贫血,肝硬变,吸收不良综合征等。


甘油三酯(TG)

正常值:0.2~1.2mmol/L

增加:特发性高脂血症,动脉粥样硬化,糖尿病,肾病综合征,肥胖症,甲减,糖原累积病等。

减少:甲亢,阿狄森病,重症肝损害,吸收不良综合征等。


低密度脂蛋白-胆固醇(LDL-ch)

正常值: 1.68~4.53mmol/L

增加:Ⅱ型高脂蛋白血症,肾病综合征,糖尿病,甲减,阻塞性黄疸,黄色瘤病等。

降低:低蛋白血症,无β-脂蛋白血症等。


高密度脂蛋白-胆固醇(HDL-ch)

正常值:HDL-ch总量 0.8~2.2mmol/LHDL2-ch 0.23~0.84mmol/L HDL3-ch 0.64~1.03mmol/L HDL2-ch/HDL3-ch 0.36~0.65

HDL-ch被认为是一种抗高脂血症的抗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体液因素。HDL-ch降低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。增加:原发性胆汁性硬变,慢性肝炎,慢性乙醇中毒。减少:糖尿病,肾脏疾病,肝脏疾病,冠心病,动脉粥样硬化,Ⅳ型高脂血症,急性感染等。


胆固醇脂

正常值:占总胆固醇总量的0.70~0.75

增加:慢性胆道梗阻及胆汁瘀滞。

降低:慢性肝病,肝硬变,急性肝衰等。


7. 脂蛋白电泳

正常值:α-脂蛋白 0.30~0.40 β-脂蛋白(含前β-脂蛋白) 0.60~0.70

前β-脂蛋白增高:Ⅱb、Ⅲ、Ⅵ、Ⅴ型高脂蛋白血症。前β-脂蛋白降低:Ⅰ、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,偶见于正常人。 β-脂蛋白增高:Ⅱa,Ⅱb,Ⅲ型高脂蛋白血症。


游离脂肪酸(FFA) 

正常值:0.3~0.9mmol/L

增高:嗜铬细胞瘤,甲亢,乙醇中毒,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,肝性脑病,长期禁食,糖原累积病,Reye综合征等。


磷脂总量

正常值:以P×25计 1.7~3.2mmol/L 以P计 1.7~3.2mmol/L

血清中磷脂主要包括卵磷脂、脑磷脂和神经磷脂。血清磷脂水平与胆固醇有关,正常人胆固醇/磷脂比值平均为0.94。的血磷脂升高;

增加:肾病综合征,糖尿病,慢性出血性贫血,原发性高血压,动脉粥样硬化,甲减,肝硬变及阻塞性黄疸病人。

减少:低色素性贫血,溶血性贫血,恶性贫血及甲亢病人。


总脂

正常值:4~7g/L

增加:各种原因所致的高脂血症,脂餐后。

减少:营养不良,肝、肾、胃、肠疾病,甲亢,吸收不良综合征,慢性消耗性疾病,恶性肿瘤等。


过氧化脂质(LPO)

正常值:荧光法女3.5±0.53μmol/L男3.3±0.49μmol/L

LPO与衰老有关,亦与冠心病、高血压、动脉粥样硬化、新生儿视网膜病的发生有关。在这些疾病时血水平升高。


8. 肿瘤标志物检查

甲胎蛋白(AFP) 

正常值:成人 0 ~ 25 μg/L;婴儿(3周-6月) 0 ~ 39 μg/L。测定方法:静脉血2ml,不抗凝,分离血清进行测定。

异常情况:

a)  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AFP明显升高,约有77.1%的患者AFP>500μg/L,但也有18%病人可无AFP升高,值得注意。

b)  病毒性肝炎,肝硬化患者AFP有不同程度的升高,但其水平常<300μg/L,实际上大部分病人<100μg/L。AFP升高的原因,主要是由于受损伤的肝细胞再生而幼稚化时,肝细胞便重新具有产生AFP的能力,随着受损肝细胞的修复,AFP逐渐恢复正常。

c)  生殖腺胚胎性肿瘤患者血清中AFP可见升高。

d)  妇女妊娠3个月后,血清AFP开始升高,7~8个月时达到高峰,一般在400μg/L。


癌抗原50(CA50) 

正常值: 0 ~ 23kU/L

CA50和CA19-9有一定的交叉抗原性,主要用于胰腺癌,结肠直肠癌,胃癌的辅助诊断和监测肿瘤的进展。

a)  胰腺癌,结肠癌,直肠癌,胃癌等胃肠道恶性肿瘤时血清cA50升高,特别是胰腺癌患者升高最为明显。

b)  肝癌,肺癌,子宫癌,卵巢癌,肾癌,乳腺癌等也可见cA50升高,因此CA50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广谱肿瘤标志物。

c)  溃疡性结肠炎,肝硬化,黑色素瘤,淋巴瘤,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有CA50升高现象。


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(SCC) 

正常值:0 ~ 1.5 ng/ml 

SCC是一种特异性很好的鳞癌肿瘤标志物,但敏感性较低,可作为子宫颈癌,肺癌,头颈部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和预后监测指标。

a)  子宫颈癌,肺癌,头颈部癌时,血清中SCC升高,其浓度随病情的加重而增高。临床上还SCC还可用于监测上述肿瘤的疗效,复发和转移以及评价预后。

b)  肝炎,肝硬化,肺炎,肾功能衰竭,结核等疾病,SCC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。


α-L-岩藻糖苷酶(AFU) 

正常值:369.5~ 422.1 μmo1/L·h 

a)  血清AFU升高主要见于原发性肝癌,与AFP联合检测,可提高肝癌的诊断阳性率。AFU活性高低与肝癌的大小和AFP浓度无明显相关,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参考指标。肝癌术后观察血清AFU的水平,可用于监测疗效。

b)  肺癌、乳腺癌、子宫癌以及肝硬化、糖尿病也可见升高。3.妊娠期间,AFU升高,分娩后血清AFU迅速下降。


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(NSE) 

正常值:ELISA 0 ~ 12.5 μg/L,RIA 0.6 ~ 5.4 μg/L 

a)  小细胞肺癌患者NSE水平明显高于肺腺癌、、肺鳞癌、大细胞肺癌等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,可用于鉴别诊断,监测小细胞肺癌放疗,化疗后的治疗效果,治疗有效时NSE浓度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,复发时血清NSE升高。用NSE升高来监测复发要比临床确定复发早4~12周。

b)  神经母细胞瘤患者NSE水平异常增高,而Wilms瘤则升高不明显,因此测定NSE的水平可用于上述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,也可用来监测神经母细胞瘤的病情变化,评价疗效和预报复发。

c)  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,如嗜铬细胞瘤,胰岛细胞瘤,甲状腺髓样癌,黑色素瘤,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患者的血清NSE也可增高。


游离脂肪酸(FFA) 

正常值:0.3~0.9mmol/L

增高:嗜铬细胞瘤,甲亢,乙醇中毒,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,肝性脑病,长期禁食,糖原累积病,Reye综合征等。


磷脂总量

正常值:以P×25计 1.7~3.2mmol/L 以P计 1.7~3.2mmol/L

血清中磷脂主要包括卵磷脂、脑磷脂和神经磷脂。血清磷脂水平与胆固醇有关,正常人胆固醇/磷脂比值平均为0.94。的血磷脂升高;的血磷脂降低。增加:肾病综合征,糖尿病,慢性出血性贫血,原发性高血压,动脉粥样硬化,甲减,肝硬变及阻塞性黄疸病人。减少:低色素性贫血,溶血性贫血,恶性贫血及甲亢病人。


总脂

正常值:4~7g/L

增加:各种原因所致的高脂血症,脂餐后。

减少:营养不良,肝、肾、胃、肠疾病,甲亢,吸收不良综合征,慢性消耗性疾病,恶性肿瘤等。


过氧化脂质(LPO) 

正常值:荧光法 女3.5±0.53μmol/L 男3.3±0.49μmol/L

LPO与衰老有关,亦与冠心病、高血压、动脉粥样硬化、新生儿视网膜病的发生有关。在这些疾病时血水平升高。


其他

a)  血清肿瘤相关的激素测定 HCG 绒毛膜相关上皮细胞癌

b)  ACTH 肾上腺皮质肿瘤

c)  降钙素 甲状腺髓样癌和小细胞肺癌

d)  生长激素 肋瘤、肾癌

e)  抗利尿激素 未分化的小细胞肺癌

f)  甲状旁腺素 大部分恶性肿瘤可见升高

g)  TSH甲状腺瘤

h)  雌激素 卵巢颗粒层细胞癌